中老年朋友有没有发现,同样的运动量,不同时间段做效果完全不同?有人晨练后神清气爽,有人却越练越累;有人晚饭后散步助眠,有人反而睡不着。原来运动效果和时间选择大有关系!
1.上午9-11点
这个时段体温逐渐升高,肌肉柔韧性最佳。特别适合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柔缓运动,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而不伤关节。研究发现此时段运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最显著。
2.下午4-6点
肌肉力量和耐力达到峰值,是进行力量训练的最佳时间。深蹲、靠墙静蹲等抗阻运动放在这个时段,既能保护关节又能增强肌肉量。注意运动前后要充分热身和拉伸。
1.清晨6点前
此时人体核心体温最低,关节僵硬度高。若必须晨练,务必做好15分钟以上热身,避免直接进行高强度运动。
2.饭后1小时内
消化系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,立即运动容易引发胃下垂。建议饭后至少间隔1.5小时再运动,散步除外。
3.睡前3小时
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影响睡眠质量。晚间建议选择瑜伽、冥想等舒缓运动。
1.高血压人群
避开清晨血压高峰时段,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后运动。运动时注意监测血压变化。
2.糖尿病患者
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控糖效果最佳,但要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。
3.骨关节病人群
下午关节滑液分泌最充分,此时运动能减轻关节磨损。水中运动是很好的选择。
1.运动前喝200ml温水
能提前激活代谢系统,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2.准备活动要做足
中老年人热身时间要比年轻人多5-10分钟,重点活动颈肩腰膝。
3.注意补充电解质
运动超过30分钟时,可少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
4.学会观察身体信号
出现头晕、胸闷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,必要时就医检查。
记住运动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而是要养成终身习惯。建议先从每周3次、每次20分钟开始,循序渐进增加强度。选择适合自己的时段和方式,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健康的助力。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运动时间表吧,为健康晚年打下坚实基础!
温馨提示: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不构成用药指南,不作诊断依据,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,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